作者: 梁漱溟 / 艾恺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副标题: 梁漱溟晚年口述
译者: 艾恺
出版年: 2010年4月
页数: 375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0084404
小乘佛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大乘佛教:不舍众生,不住涅槃。
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洋,不同于印度,就在它认识了人的理性。它相信人,它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真主。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
孔子、儒家他总是站在人的立场说话,他说来说去还是归结到人身上。可是佛家,他是超过人说话,他说来说去,归结点也不归结到人身上,归结到超过人的那个地方,所以好像他们是很不同。不过还有同的一面,就是“无我”——没有我——“而救世”,佛家话就是众生,众生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
关于“我”的问题,把它讲得最清楚的,分析得最清楚的,是唯识家。讲八识,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前六都是应付外面的,都是工具。运用这个前六识的,是生命,唯识家讲,叫做“第七缘第八”。
第七就是“末那识”,第八是“阿赖耶识”,运用这前六识的工具而为之主的,就是这个“第七缘第八”。就是这个时候执着一个“有我”,它叫做“我执”。
我执:“分别我执”和“俱生我执”。我执是一面,对面还有“法执”。佛家就是要破二执,即“断二取”。“二取”:“能取”和“所取”。“能取”、“所取”就是一个这边,一个那边,佛家的意思,是断二取,没有“能”,没有“所”,“能”“所”是归在一块的,意思是没有取的。这个就是佛,这个就是一体了,一体就没有二了。佛家的意思就是说,分别就是错误,就是要恢复到一体,复原到一体,宇宙浑然一体,这个就是佛。
儒家,孔子不破“俱生执”,破了“俱生执”就没有活动了,生命就坐落在“俱生我执”上,有“俱生我执”才有饮食男女的一切活动。饮食男女、生活、休息、睡觉,这是同的一面,不同的一面,他不要这个“分别我执”。他就是穿衣吃饭的时候他还是“廓然大公”。八个字,“廓然大公,物来顺应”。这八个字就是儒家。
比如我一个亲爱的人死了,我哭,这个还是廓然大公,还是物来顺应。天气很好,我很高兴、愉快,这就是物来顺应。这个时候都没有我,都没有这个“分别我”,可是离不开“俱生我”。因为有这个我,才哭啊、才笑啊,有哭有笑没有妨碍,还是廓然大公,这个是儒家。可是佛家不如此,他超过这个了。比如说,拿一个刀砍了我的身体,我痛,即使孔子他也不会不痛的。但是你如果拿刀去扎佛,没有关系,他没有什么痛苦。孔子有痛苦,佛超过这个,不一样。
我思想倾向佛家,而生活向儒家的理想而努力,愿意学的还是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