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俞敏洪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副标题: 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
出版年: 2019-4
页数: 389
定价: 6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1703078
当时,我北大的学生也帮我贴广告,我们实际上形成了一个老师和学生开培训班的联盟。
但我们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证照。因此,我们做事情就不能光明正大,而且我还是北大的老师。当时,北大也有托福培训班,这个培训班是北大老师,尤其是英语系老师的业余收入来源。而我开这个培训班就等于在抢北大托福培训班的生源,因为学生到我这来上课,那边的学生就会相应地减少。所以北大的领导就找我谈话说我这样不行,因为我是北大的老师,不能跟北大抢生意。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北大的培训班,我也不能去讲课,也不让我去讲课,所以我说我还是愿意开我这个培训班。后来,我跟北大的领导发生了一些争执,甚至是冲突。最后,北大给了我一个行政记过处分。我的行政记过处分被贴在了北大当时著名的三角地,贴了整整一个月,也用高音喇叭播了大概一个星期,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名,有人在北大看见我会说:“你看,那个就是被处分的老师。”当时在北大已经有一些学生上了我的课,认识我了,所以出现了这样很有意思的一幕。
本来我还是想留在北大的,因为当时我的理想就是出国留学,留学成功以后,比如到国外读了博士,回来继续在北大当老师,图一个安逸的生活。对我来说,每天早上读读书,在未名湖边散散步,是很舒适的生活。而且当时我已经结婚了,就图个安稳。
但是我突然发现,被处分以后我在北大有很多方面都落了下风:比如分房子,当时国家还是分房子的,由于我受过处分,就轮不到我;北大要派人出国进修,也轮不到我。有人会对我说:“你看,某某没被处分,跟你同样的资历,都没出国进修,怎么能轮到你呢?”我发现在这个体系中,被处分这件事情在那段时间甚至终生都会给我带来很大影响!
于是,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我在北大已经落了下风,而且工资还那么低,不如离开北大出去教书,挣的钱会比现在多很多,而且出去以后我再开培训班,也不会有任何人给我处分!我做出了一个决定:与其在北大过得不如意,还不如自己主动离开。
所以在1990年的时候,我向北大提交了辞职报告,然后用一辆三轮车从北大宿舍拉上了我的所有家当离开了北大,到外面租了一间房子住。
在北大的时候,我毕竟带着北大的光环和声誉。而从北大出来以后,“俞敏洪”这个名字在当时是不可能有人知道的,也是不值钱的,所以用我个人的名声来招生是行不通的。而且离开北大后,我也没有任何办公地点,最后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租了中关村二小的一间小破房子。那间小破房子,下雨都会漏,总共也就20平方米,而且要在一个小巷中拐十八道弯才能进去。在那个地方招生,都会让人觉得是骗人的。有学生真的来了,本来是要报名的,结果一看那个招生的破地方,拿着钱又跑掉了。就这样,招生成了我的一大难题。我到处贴各种各样的招生广告,甚至把广告跟马路边上的性病广告贴在一起,但是来的学生还是非常少。因为当时附近都是北大、清华的学生,这些名牌大学的学生还是蛮挑剔的。尽管有几个北大学生认识我,报了名,但是这几个学生还是凑不成一个班。
当时,我想:必须要想办法吸引学生。大家都知道,现在各种网络发展获客都是靠发各种免费的东西,创造免费流量入口。其实,我当时想到的也是这个路子,既然收费招不来学生,不如先搞免费的活动。我把托福、GRE试卷研究透了以后,给学生讲课,于是就有学生来听免费的讲座和课程。在讲课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学生除了听我讲题目,还非常喜欢听题目之外的一些知识和内容。所以,这成了今天我,还有其他新东方老师讲课的底子和基础,就是如何用知识加上其他的幽默或励志的故事让学生愿意来听讲座。当时,我们也没有办法租到好的场所,因为当时像大教室或者会堂、中关村礼堂这样的地方,月租要好几千元——现在要好几万元了。我那时是不可能有这么多钱的,所以我前面几场讲座干脆用的是中关村二小的操场。当时没有任何音响设备,我就在操场上扯着嗓子给学生喊。
结果来的学生还不少。我记得第一场讲座就来了100多人,这在当时是个巨大的数字。当然,这跟现在一场讲座能来几千人、上万人不是同一个级别。但是当时,这100多人听完了,觉得很好,可能就有十个八个留下来报名,这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低的获客成本了。
除了这几十场讲座,我还开展了一系列免费活动,包括免费为学生录制磁带、免费为学生提供出国咨询。当时,培训班没那么多学生,我也没那么多事情,所以坐在报名处的时候,学生有问题我就跟他们聊,甚至有时候我还会请学生去吃夜宵,通过吃夜宵来跟他们沟通,增加他们对我的信任。就这样,我逐渐吸引了不少学生来我这上课。一个学生上过课以后,就会告诉另一个学生:“那个老师讲得挺好的,我们一起去上课吧。”当时还有过这样的现象:一个班招生的时候只有20人,但是等到这个班结束的时候就变成了40人。为什么会变成40人呢?就是因为那20人不断把自己同宿舍的同学带着插班过来听课。我允许插班免费听课,但听到一定程度,他们自己就不好意思再免费听下去了,最后就交费听了。就这样,我的名声开始在周边几个大学,尤其是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这样的名校中传播开来。
培训班刚设立的时候,新东方其实没有几个优秀老师,最初的时候就我一个人。于是,我不得不每门课亲自上阵。托福培训当时分成听、说、读、写四部分,也就是说,听力课是我上,口语课是我上,阅读课是我上,语法课是我上,写作课还是我上……我就变成了一个全能老师。GRE培训分为阅读课和词汇课,词汇课又分为词汇的类比课、词汇的反义词课,这些都是我自己备课!只有一个数学逻辑我觉得比较困难,所以在新东方GRE班最初开课的时候,我就想办法找到了当时在北京能找到的数学逻辑老师来上这门课。我之所以要全面备课,一是因为缺老师,二是因为我希望对每门课的教学特点进行研究和了解,这样当我去听这个老师课的时候,就能知道这个老师讲课的优点和缺点,并且通过对老师讲课的优点、缺点进行分析,引导这个老师把课讲得更好。所以,当时我也抱着培养老师的目的,让自己先把每门课都备好。
当时,那里叫海淀区成人教育局。那时,没人认识我,我刚开始去跟他们聊,说我要申请办学许可证,他们说:这是不可能的,你不用来了。可我却想,我死磕也要磕下来。所以每过一两个星期,我就去跟他们聊天。到后来,我和他们就特别熟了。过了半年左右,也就是1993年年初的时候,他们跟我说:“俞老师,你不是想拿办学许可证吗?我们看你在外面帮东方大学干了那么长时间,一点问题都没出,也听说你办学对学生很负责。如果你想拿办学许可证的话,我们还是可以帮忙的。”
海淀区教育局的人跟我说,如果人才交流中心愿意给我出允许办学的证明,那也是可以的。所以我就跑到人才交流中心去。可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不肯出这个证明,他们说:“我们不知道你办学具体干什么,万一你把学生的钱骗走了怎么办?所以,我们不能给你出证明。你把档案放在我们这儿,跟允许你办学是两回事儿。”没有办法,我只能第二天再去,想着这件事情死磕也得磕下来。结果第二天去的时候,我在门口碰上了一个小姑娘,她问我:“俞老师,你在这儿干什么?”我说:“你认识我啊?”她说:“我就在你的托福班上课。”我说:“这个事情巧了。现在的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你上课的那个地方,其实不是我的。我现在希望能自己办学,但是需要人才交流中心出证明。”后来,在她的帮助下,我终于拿到了盖了章的证明。
我刚离开,就有一批人跑到几位教授那儿说:“这个名字我们来用,我们跟俞敏洪一样,也给你们25%的分成。”结果,这个名字就归别人使用了。就在我贴出新东方广告的第一天,“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的广告就贴在旁边。因为新东方是第一次出现,而“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当时在全国已经很有名了,学生不知道新东方,所以就有大量学生去那边报名。
后来,我找到东方大学的那几位教授,告诉他们目前的混乱情况,并提出一个建议:现在的“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到底能不能办起来还不知道,那25%的分成能不能拿到也是个问题,所以我每年给你们一笔钱,把这个名称连续买断三年吧。也就是说三年之内,我每年付给他们20万元,但是这个名称他们就不能再给其他人用了。后来,教授们答应了,因为他们觉得把这个名称给别人用也不知道能不能做成,而且俞敏洪还是一个蛮可靠的人。所以,我们就达成了共识。在买断这一名称的三年时间里,我不再以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的名义招生,而是用“新东方”这一新名称开始招生,并且在下面注明了“原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让大家知道这是一个品牌切换的过程!仅过了一年,新东方就已经誉满天下,已经不需要再借助“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这一原名称了。
有一家竞争机构(现在已经不在了),让它的员工到新东方的教室给学生发广告。这几个人站在新东方教室门口,进去一个学生发一张广告,从学生进教室开始一直发到6点半上课。对此,我们也没有办法,因为如果我们动手打架也成了恶性事件,所以只能让他们发。虽然这种行为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影响,但却让我们看着非常不舒服。
又过了一段时间,这家竞争机构就出事了。由于处理不好跟老师之间的利益关系,涨工资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老师就罢课了。这家竞争机构的老板是个女的,原来是一名下岗工人,为了谋生才办了这家培训机构,其实也挺不容易的。她创办这家培训机构时新东方还没成立,她请了北大、北外的老师来讲课,也招了不少学生。但是新东方起来以后,她的生源就越来越少,所以越来越绝望,后来就开始做一些很没有道理的事情。当时,她的机构有两个班,大概有400个学生,一天之内4位老师全部罢课,学生也跟她闹了起来,要求退款。可这个时候,她的钱已经花光了。最后,她给我打电话说:“过去我做了很多对不起你的事情,但现在有个要紧的事情要你帮我解决。我们见面聊一聊吧!”我当时还挺害怕,想着别到地方把我给捅了,但后来又想她也不至于,于是就带了一个助手去见她。到了地方,我看到她一个人坐在那儿等我。然后,我们就坐下聊她的事情了。考虑到老师罢课,学生也没法上课了,又没钱退费,她就想让我把学生接过来,帮她带完课。我没想太多就答应了,因为我这儿是有老师的。但我又一想,如果她的培训机构就这样关掉,她以后怎么生活呢?后来,我就决定把老师借给她,帮她把课上完,与此同时她还可以继续招生。同时,我还让她跟那几位罢工的老师说:“我可以给你们加点钱,请你们回来上课。如果你们不回来的话,新东方的老师会把这些课带完,同时你们也去不了新东方,以后可能就失业了。”后来,她真的给这四位老师打电话了,但那些老师并不相信她的话,理由是你怎么可能跟俞敏洪交流呢,你们不是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吗?
后来,那几位老师还给我打了电话:“俞老师,你真的跟她交流了吗?”我说:“是这样的。你们想想,尽管你们跟她有利益纠纷,但学生没有得罪你们,对不对?你们上了一半的课就跑了,把400个学生扔在那儿,作为老师,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你们这样,以后我也不会让你们来新东方的,我最讨厌半路甩课的老师了……我跟她说了,给你们加点钱,你们先把课上完。如果以后她还要招生,你们可以继续跟她谈堂课待遇的问题,实在不行,只要你们合格以后来新东方我也要你们,但是现在,我绝对不会要你们。”结果,他们达成了协议。后来,这家培训机构又办了两年,最后实在是招不到学生了,创始人就转行了。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那就是从此以后她的员工再也不到新东方教室门口发广告了,而且还派人把跑到新东方教室门口发广告的人给轰走。尽管我们没有变成好朋友,但我发现,你的善意是可以把大部分人给暖过来的。通过这次事件,所有竞争对手都觉得俞敏洪做事还是挺大气的,干脆自己也别做小家子气的事情。
1995年年底,我觉得我要去北美一趟。这次出行有两个目的:一是我自己从来没有出过国,这一趟可以走访一下美国、加拿大这些国家,实地看一看这些国家的著名大学,回来再给学生讲课的时候,底气就会更足一点,怎么说我也算出过国了,总比一个没有出过国的人天天鼓动着大家出国感觉要好很多;二是我真心想去拜访一下我那些已经在国外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老朋友们,想看看他们在那边生活得怎么样。同时我内心也萌生了点想法,如果能把他们说服回来跟我一起干新东方,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当初如果徐小平、王强不回国的话,我估计我的家族企业也会持续一段时间。他们回来以后,我发现我的家族成员和回国跟我一起创业的大学同学之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比如我刚才讲到一般员工会觉得是为我们家打工,但王强、徐小平他们不会觉得是为我们家打工,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在给自己打工,所以我的家人是不应该管他们的。他们认为自己向俞敏洪汇报工作是可以的,但不需要向我的家族成员汇报。这样,双方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每个业务板块获取的大部分利润都由该板块的负责人负责,我只要求两点。一是上交总收入的15%。因为每个板块租用办公室、进行宣传、拓展市场、招生、报名等,都由新东方总负责,也就是我负责。后来证明,上交每个板块收入的15%远远不够,因为这些费用占到每个板块收入的35%左右。从1996年到2003年,也就是新东方合并成集团公司前七八年时间里,我个人因为恪守这个15%的承诺也补贴了不少。因为我当时已经承诺了每个板块上交收入的15%,如果随便增加的话,大家会觉得我不讲信用,从而会影响合作。所以就这样,每个板块一直上交各自收入的15%。后来,规模效应上来了,需要贴补的也少了。
这时,徐小平、王强他们提出来:不能这么继续下去了,否则,在新东方就特别没劲了,碰来碰去,不是这个的姐夫就是那个的妹妹,不是这个的弟弟就是那个的弟媳,我们怎么干啊?新东方必须实现正规化。
而要实现正规化,首先就要把各个负责人的家族成员给清理出去,我直接表示了同意。我同意之后,王强和徐小平他们说:老俞,你不一样,你毕竟是新东方的创始人,而且在我们回国之前,你母亲、姐夫都已经在新东方干了,他们也不惹事,所以你的家族成员留几个在这儿,我们没有意见,但是其他人的家族成员都要离开,一个都不能留。
这是一件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我相信凡是做过企业的、清除过自己家族成员的人,都知道这有多难。那段时间,家里人天天跟我吵,有的尽管不说话,但是心里觉得自己帮我把新东方从零做起来,现在新东方规模大了,我的大学同学来了,就把他们给轰走了,他们觉得挺冤枉、挺委屈的。但最后,我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那段时间几乎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时期,我一方面要把家族成员赶走,另一方面还要安抚同学,因为我的同学也在看着我:你到底能不能说到做到啊?最后,我面临着这样的抉择:把所有人的家族成员清走,我的同学继续留在新东方干;或者我的同学离开新东方,我继续任用家族成员去干。
我可以给大家提出一些有关同学朋友一起创业的建议。第一,利益结构一定要清晰分明,明确每个人到底占多少股份。第二,利益分配结构一定要是动态的,因为未来发展过程中谁的贡献大现在是不确定的。比如股权分配,三个同学每人拥有30%的股权,但三年以后还是不是每人拥有30%的股权,就不一定了。未来,可以根据每个人岗位的重要性和贡献的多少改变期权,对于由个人的贡献产生的股权差距,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第三,要有清晰的上下级结构。也就是说,最终谁听谁的这样的决策机制是一定要有的。大家平时可以是同学,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人能够说了算。
因为新东方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自己也在写书,如果交给别的出版社去出,发行也不一定好,回过头我们还要出好多钱买过来给我们的学生用,于是我们决定自己成立一家图书出版公司。由于当时新东方是包产到户,没有总公司来确定成立出版子公司的事,那就意味着投资板块只能由个人来做,因为学校是不能去做图书出版的。于是,我说:这个图书板块我来做,因为我对这个板块比较熟悉,我现在就去成立一个图书出版公司。王强、徐小平他们就说:“我们对新东方发展也做了贡献,如果图书出版由你一个人负责的话,我们觉得不太合适,万一将来做成了大公司没有我们的份儿啊!”我说没关系,那我们就把图书出版股份化。所以,图书出版最后就变成了我来主做,拥有60%的股份,他们几个人再分剩下的40%的股份。
过了一段时间,王强又说:“我在微软、在贝尔实验室工作过,我是搞电脑的。现在有那么多人要学电脑,我成立一家电脑培训公司不也挺好吗?”于是电脑培训公司就由王强来主做,他拥有60%的股份,其他人分剩下的40%的股份。大家不难发现,新东方所有公司的股权结构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在做自己那一块,这种结构虽然比原来的包产到户好像稍微进步了一点,但更加复杂了,而且上面又没有更大的结构来制约,所以最后你会发现,虽然包产到户走到了尽头,新的发展机遇又出现了,但是新的结构没有产生。
此时,每个人在往前走的时候,都在想除了自己负责的这一部分,其他的业务开拓难道跟自己没关系吗?上海、广州的分校也开起来了,收益是归俞敏洪一个人,还是归大家所有?财务怎么监督?如果我们聘请的各分校法人代表最后说学校跟我们没关系,怎么办?比如万一周成刚、李国富他们把分校做大了,发现原来办学校这么赚钱,自己在上海做独立王国……尽管他们不会这么想,但是从组织结构关系的角度来说,他们是可以这么做的。当时不像今天的新东方学校,从股权结构到管理逻辑都是属于新东方集团的。
我们就做了一个方案:拿出10%的股份留给后来人,为未来的人留10%的股权,不能全分光了。二是像后来到上海去的周成刚、李国富等,他们不在这11个人之内,如果我们都分光了,谁拿新的股权出来呢?当时,新东方也没有期权增发计划,所以大家都同意了预留10%股份的方案。
大家都同意了以后,我就说:“那这样吧,这10%的股份就算我拿出来的。”比如,我本来应该拿55%的股份,大家没有意见,我再从这55%的股份中拿出10%来,我个人持有45%的股份,剩下10%的股份留给后来人,其余45%的股份由剩下的10个人分配!对此,大家觉得挺好,至于这45%的股份要怎么分配,我说这就靠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自己过去为新东方做的贡献,讨论出一个数就行了。
大家讨论了差不多一夜,终于拿出了一个方案,这个方案虽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也基本上都满意了。也就是说,这11个人每人都拿到了一定的股权,王强、徐小平拿得多一点,当时他们每人拿到了差不多10%的股份,剩下的有拿6%的、4%的、2%的,也有拿0.5%的。最后,股份全都分配完了。
我们就当场讨论,新东方股权为1亿股,那么1000万元的注册资金就相当于每股0.1元。
后来,新东方到美国去上市,还是按照原始股1亿股计算的,这也是从这个地方来的。当然了,新东方去上市的时候,按照原始股计算,已经从注册资本的0.1元一股,变成了上市时的接近5美元一股,这是后话了。就这样,新东方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股份制集团公司,并走上了股权激励发展的路径。
后来我一想,再去争的话,又是一场是是非非,所以就决定只用20万元人民币的代价,把原来我个人独立拥有的北京新东方学校的举办人变成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将公司的定价定为1亿元,但这1亿元不是现金,而是资产。可这个时候,大家还是觉得总公司是空的,后来我说:“这样吧,我们吵也吵了,打也打了,大家对股权没有信心也表现出来了。我就做一件事情——我个人担保,我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股权每股值1元,总价值1亿元人民币,你们现在随时都可以退出来,只要你们退我就买。比如你拥有1%的股权,退出的话我就给你100万元;你拥有10%的股权,退出的话我给你1000万元。这样你们的股权就可以变成真钱了!”然后,我又说:“我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愿意退就退,天天在一起吵架也没劲。”结果,他们商量了一下说:“我们还是不退了,觉得未来公司可能会更值钱。但是你要保证,如果新东方将来倒闭了,这1亿元的底价必须由你俞敏洪承担!”我说:“好,这样的话我也愿意,我们就一起好好往前做。”就这样,新东方有了一个定价,大家觉得总公司现在已经至少值1亿元了,所以心态上就稍微平和一些了,愿意一同继续讨论往前做的问题。
到了第三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做得挺厉害的了。当时,有一家山东证券公司要进入教育领域,它的最终目的就是把一个教育概念装到一家上市公司去。当时,来跟我们谈的时候,他们用了他们的专业力量。我也想着证券公司绝对是专业力量了,就用他们的专业人员来帮助新东方在A股上市。我想这个好,我们本来就想上市,而且王明夫说了新东方值50亿元,如果上市的话真能值50亿元,他们也非常愿意进来。当时,我就问他们如果进来的话,对新东方估值多少呢?他说按10亿元估值,当时就把我吓了。10亿元,还没上市呢!这跟现在的公司动不动就估值10亿元完全不一样。他们说要投资1亿元,占10%的股份,我就答应了。结果,他们连公司组织结构都没调整,就立刻把钱转给我——1亿元就到了新东方的账上。这之后,我们就说把事情继续往前推进,去工商局修改注册信息,之后再一起讨论新东方怎么在A股上市。
讨论到最后,他们就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借壳上市。他们说:也不是不让新东方独立在A股上市,但是由于新东方公司刚成立,连三年的经营记录都没有,而且学校的资金也不能够全部转到公司去,所以就把新东方装到一个壳公司中去,这样新东方就占了壳公司一部分的股权,也就等于上市了。我倒是知道有人买壳上市,比如原来的科利华教育公司就进入了鄂城钢铁。但是我对这件事情还是没有把握的,因为我听说很多壳公司中间都有黑洞,比如财务黑洞什么的,而又没办法去调查壳公司。此外,我说我还是很希望新东方在A股直接上市,别弄一个壳公司,最后搞得很复杂,再把我们自己给搞垮了!
后来我发现,这家证券公司在看中了壳公司以后,就在二级市场上把壳公司的其他股票以非常低的价格买到手中,这样只要把新东方装到这个壳公司中,它就可以在二级市场把股价炒高好几倍,然后把股票卖出就能赚好几亿元,而新东方未来的发展如何他们是完全不关心的。我弄明白了这件事情以后,就决定坚决不进壳公司,而他们就非要我们进,双方就这样一直扛着。我对他们说:你只有10%的股权,而是大股东,大股东不想进就是不能进。然而,扛到年底的时候,他们就不行了。他们说:“俞老师,既然你实在不愿意转到壳公司,那就把钱退给我们,我们也不跟你合作了。”我二话没说,就把钱退给了他们。其实,按照当时的合同,我把这1亿元退给他们,要扣15%的违约金,相当于1500万元。后来我说:我也不扣你们的违约金了,就算朋友一场,你们让我弄懂了A股市场到底是怎么运营的,也算我学习了。结果,把钱打给他们以后,又过了一个星期,他们给我打电话说:“1亿元存在你们账上,存了大半年,还是有点利息的吧,把利息也给我们吧!”这群人真是一点都不大气,我后来又把利息退给了他们。
结果过了大概两个月,这家证券公司就出事了,老板被抓起来了。原来,这是一家做了很多违规操作的公司。为什么他们着急要回去给新东方的这1亿元呢?就因为他们从银行借了为期一年的贷款,然后转到新东方,本来希望快速把新东方装到壳公司,他们迅速赚钱,再把1亿元还给银行,可没想到碰上了我这么一个犟头,就是坚决不愿意进壳公司,最后他们的贷款到期了,不得不拼命地把这个钱还给银行。
新东方上市增值之后,我回到了新东方的领导岗位。我记得大概是2002年的时候,由于这些朋友的要求,我从董事长和总裁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当时他们说:俞敏洪,你一个农民出身,现在新东方要进行现代化发展了,改革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你,所以,如果你不当董事长和总裁的话,也许我们就能把新东方带上正轨。我当时就想:如果他们这么认为的话,我是可以把位子让出来的,我来抓新东方的业务,保证业务正常发展,让他们去改革。所以,我就把董事长和总裁的位子让出来了。
后来,他们在一起磨合了两年多,也遇到了很多困境,很多事情推动不下去,互相之间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因为谁都不服谁。
所以两年多之后,他们觉得要想把事情做下去,可能还得俞敏洪回来,后来,他们就把我邀请回去,继续当董事长和总裁。
他们用两年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其实也一直在进步。虽然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的心情非常郁闷,觉得这件事情弄到最后竟然是这样的,但是我还在给自己找事情做。可以说,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准则,那就是无论人在什么岗位上,在任何困境中,都要让自己保持进步。就像当初得肺结核住院养病期间,虽然苦闷,我也依然坚持读了二三百本书,背了接近1万个英文单词,读了几十本英文原著。其实,这些也奠定了我今天做事业的基础。
从一个学校变成一个公司,再从一个公司变成一个集团公司,未来还想要上市,毫无疑问我作为一个老师,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那我要怎么做呢?答案就是去学习,从《公司法》到企业管理的内容都要学。当时,我读了大量企业管理的书籍,还差一点到哈佛去读MBA,但是没时间。当时我读了德鲁克的书、稻盛和夫的书,又读了大量和上市公司法律法规相关的书。所以实际上在那两年,我等于自学了半个MBA。等到再回去做董事长和总裁时,我心里已经大概明白董事长和总裁该怎么做,公司组织架构应该怎么搭建,董事会和股东会的权力分界到底是什么,以及董事会和下面的总裁办公会的权力分界又是什么。这样一来,我已经从原来那个盲目地跟大家一起纠葛在感情中,完全不知道组织结构怎么去搭建、人员怎么去布局的人,变成一个对这些比较熟悉的人了。
截至目前,我敢说自己没有做过一起为了一己私利去伤害新东方整体利益,或者伤害新东方股东利益的事情。这一点是我值得骄傲的。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八个字:只求发展,不求私利。只有不求私利才能得到私利,作为最大的股东之一,新东方每发展一步,我就多一点收益。所以,如果太过计较私利,到最后把公司做垮了,吃亏的其实还是自己。
8月15日前后,这时候离9月8日就只有20多天的时间了。我们迅速把投行的相关人员召集起来,飞到香港开定价会议,研究我们的股票应以什么样的价格销售。这时投行的人跟我们说:现在上市是一个特别不利的时机。因为全世界的投资人每年8月下旬到9月上旬都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度假,所以在美国上市公司的历史上,在这期间上市的公司就没几家,而且仅有的那几家上市结果也都不好。所以,要想在这个时间段上市成功的话,就只能放低价格。
当时,他们给了我一个价格,这个价格居然比老虎基金进入新东方时的价格还要低。老虎基金进入新东方时给的价格是每股3美元,而他们认为大概每股两美元多,四股合一股。
我说:“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上市了,因为我们私募的价钱都已经超过3美元一股了,如果现在在海外上市比这个价还低,那我们就不上市了。”投行方面的人说:“你要提高股价的话,我们不一定能把股票卖出去,卖不出去的话,你也亏,我们也亏,为什么不先低价上市呢?”我说:“新东方不只值这个价钱。其实,我对你们的要求特别简单,我的定价就是每股15美元。我的要求不高,就是在每股股价上加1美元。这样的话,我感觉至少比老虎基金进入时的股价要更高,而且也能给我们的股东更好的期待。如果你们不愿意,我们可以不做。”
后来投行的人想了想说:“那我们还是做吧,就看你们新东方这些人在上市时的口才和说服投资者掏钱的能力了。”最后,我们决定以15美元一股来宣传新东方的股票发行。这就是新东方提速上市的简要过程。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路演呢?这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上市的效率,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钱是投资银行出的。那投资银行为什么愿意出这些钱呢?因为它希望我们能融到更多的钱。投资银行最后要拿走我们融资总金额的7%左右,所以它有足够的钱来租用这样的飞机。在美国,租一架商用飞机一天也就一两万美元,所以对投资银行来说,也是非常划算的。把你招待好,让你讲好,最后它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教育本来是慢工出细活的行业,其最核心的主题就是抓教学质量和教学产品,循序渐进地为孩子们提供服务,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大于一切。但是现在,很多人办教育却是为资本在办,为赢利在办。如果纯粹是为了赢利去办教育的话,那么教育一定会被扭曲,于是就出现了大量收了学生和家长的钱,却不提供负责任的教育,甚至跑路的情况,这就是教育和资本结合的坏处。资本让教育变得急功近利,变得盲目,变得不再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而是以能否赚钱为核心来办事情。这也让中国的教育受到了很多诟病,让政府和老百姓对民办教育不满。这也引发了政府部门对民间教育的整顿。
大约从2002年开始,我意识到中学业务是新东方的一个重大市场。我率先要求新东方成立中学业务部,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干,因为大家觉得中学业务没有什么利益可言。那我就说,我自己来干好了。我当时意识到,除了针对出国读书的中学生以外,其实国内的高考市场,也就是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市场也是一个大市场。国内想要把英语学好参加高考,通过英语分数的提高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不要忘了,英语150分,在高考中占有绝对的分量。
但是我也发现,这件事情要从头做起的话,必须要有一个团队。在没人愿意做的情况下,我只能亲自带队做。我甚至把我的秘书派过去当了中学部的管理者。结果就是这样一个想法,后来发展成了新东方的一项重大业务。先不说中学生的出国考试业务,光新东方后来成立的优能中学部,迄今为止已经承担了新东方至少三分之一的业务量。这也反映出一个新模式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往往是看不到其结果的。
当时新东方的出国咨询一直是免费做,学生有需求就帮一把。新东方一直没有把它当成重点,当时我们认为,出国咨询这项业务好像也不需要变成重点。因为当时新东方的出国考试培训做得很兴旺,其他英语培训业务也不错。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上已经悄然兴起了出国咨询的大业务。当时,英国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积极吸引留学生去读书,甚至还把这变成了一个产业,即凡是能帮它们招留学生的人,都给予佣金的回报,比如说学费的15%~20%。当时中国出了一批这样的留学公司,比如今天还存在的金吉利之类,就是那时出现的留学公司。这些留学公司是在新东方完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当时,新东方专注于帮助学生考过托福以后到美国去留学,英国、澳大利亚都不在新东方的视野范围内。尽管当时新东方已经在做雅思培训,但也只是把它当作一项培训业务来做。
这也是我在商业上的不敏锐导致的。等这些留学公司把英国、澳大利亚各个大学的独家代理权都签完了,新东方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等我们再去跟英国、澳大利亚的大学去谈的时候,人家说我们在中国已经有代理了,而且都是独家代理,不可能再跟你们合作了。当时,到美国自费留学的业务还没有起来,所以这就等于新东方丢掉了那个市场。而且当时,业务是大家分头负责的,徐小平负责出国留学咨询这项业务,他当时也没有想到要去做这个市场。
直到快要上市的时候,新东方还在做一些出国咨询的边边角角的业务。当时徐小平已经不做了,他说:既然我们已经快要上市了,而且现在已经是集团化运营了,那就由你们来做吧。可是那时负责出国留学咨询这项业务的人,没有太多的闯劲儿和冲劲儿,做了两三年,才做到两千万元人民币的规模,而同期的金吉利和启德留学都已经做到了几亿元的规模。所以后来新东方董事会就开会决定,把这项业务关掉算了——既然新东方做不起来,那为什么不把它关掉?而且,这项业务每年还亏损三四百万元。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新东方产业链的问题,也就是一旦把这项业务关掉,新东方就永远跟出国留学咨询无缘了。而且我当时深刻地意识到,中国的家长们对于孩子出国留学,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既没有给孩子写英语申请的能力,也没有指导孩子去联系国外大学的能力。我当时还在想,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尽管我们丢掉了英国、澳大利亚的市场,但美国的大学我是深刻了解的,它们是不可能跟中国任何机构签独家代理的,因为美国大学绝对不会说你帮我招生,我给你一笔钱,这不符合美国的价值体系。所以我预料到,中国学生到美国去读本科这个市场必然会兴起,而这个市场的兴起必然会促使中国大量本来想把学生送到英国、澳大利亚的家长,把学生转送到美国。但是由于美国大学不可能给我们返佣金,所以我觉得我们迎合家长的需求来向中国家长收取咨询费这件事情是能够成立的。
这个预想后来被证明是对的。当时新东方董事会要把出国咨询这项业务关掉的时候,我说:不要关,这个业务我们要继续做下去,如果最后还亏损,亏损的钱由我个人来承担,如果业务做好了,归新东方所有。当时,我下定决心要把这块业务给做起来。
就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存在和竞争对手的发展,新东方的考核机制曾出现过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尽管我们意识到了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是另一方面,却出现了考核机制中只考核收入和利润的情况。负责人为了收入和利润,就拼命地去做能带来收入和利润的产品。比如在没有准备好老师的情况下拼命开教学区,在老师没有经过培训的情况下就让他们进入教室去上课;再比如说拼命推销一对一高价产品,而不再重视那些需要培养的班级业务。最后的结果就是:在那一阶段新东方的收入出现了上升,有些分校的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70%~80%,甚至100%,但是第二年收入突然不增长了。因为老百姓看穿你了,觉得你又没有好老师,又没有好产品,教室刚装修完还有味道就让学生进去上课等。最后老百姓觉得你不实在,就选择用脚投票。
在那一时期,新东方的教学理念——一切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变成了一句空话。于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在跟资本对接以后,也就是2015年前后,新东方突然处于崩溃的状态,总收入每年仅增长百分之十几,而利润每年下降百分之十几。这就是说,再继续下去的话,新东方就要崩盘了。当时,管理团队完全没有了信心,新东方所有的校长因为业绩下降,几乎都拿不到奖金,高层管理决策也出现了矛盾的局面。而新东方的竞争对手,好未来等却以百分之几十的增速在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新东方面临的这个困境,无疑是我刚才讲的资本市场和新东方的结合,再加上我这样不够坚定的性格造成的。我在教育领域这么多年,其实心中特别明白,对于教育领域来说,教学质量、老师素质、教学产品、教学服务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如果这些方面不行的话,你投入再多的资源也是不管用的。即使你目前增长再多,最后也一定会被老百姓惩罚。所以2015年年底,我提出来要重新整顿新东方,不再关注资本市场对于新东方股票的定价,用几年的时间我们沉下心来,提升新东方的教学质量,提高新东方的老师素质,并且把考核指标进行全面修正,让所有考核指标都指向新东方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给校长们减压,大幅下调对他们利润和收入的考核,提升对他们其他方面的考核。同时,我给新东方全体员工写了一封信——《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和正确地做事情》。在这个前提之下,我要求新东方全体人员一切以教学质量、教学水准为核心,来布局新东方的发展。
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新东方的教学质量、教学产品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老百姓对新东方重新有了信心,新东方的业务增长又开始回到了20%以上,甚至超过30%。我常说一句话: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好的结果自然会来。这很有点像曾国藩说过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浑水公司对新东方发起攻击以后,我心里还是比较有底的,因为我知道,新东方没有造假。就像我原来讲的一样,这是我的底线。但是股价不断下跌也确实给公司带来了非常大的伤害,因为再往下跌的话,就会导致两大问题:一是公司可能到最后一文不值,以后再也没有人来买你的股票了,你只能下市;二是股价下跌意味着股东会有巨大损失,可能会引发美国股民乃至全世界的股民起诉你的情况。而这种起诉是需要你去应诉的,要赔偿很多钱,不管是不是你的错,他们都可以起诉你。所以,当时的形势非常危急。
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新东方的股价稳住。那个时候,让国外的大机构或者个人去买新东方的股票是完全不可能的,我刚才说过了,国外的投资者对于中国的运营机制是不太了解的,因此也不太信任中国的企业。所以这个时候,我必须要找到了解中国并且对我,对新东方非常信任的一批人来买新东方的股票。
第二天,我召集了一批企业家朋友,有马云、柳传志、郭广昌等人,我们一起吃了个午饭。在吃午饭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讲了新东方面临的情况。他们跟我说:“老俞,你说清楚就行了,浑水公司对你的指责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充分相信你。如果是真的,你就告诉我们实情,我们帮你一起想办法解决;如果不是真的,也就是你百分之百是诚恳的,那么我们就来买新东方的股票,帮你把股价拉回来。”我跟他们就说了一句话,非常实在的一句话:新东方从来没有做过假账,这是我的底线。他们听完以后就说:不用再讲了,喝酒吧。
不到一年,新东方的股价就回到了被浑水公司攻击之前的状态。三四年之后,新东方的股价接近100美元,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由于我们要还当初的借款,所以大部分人在股价为20美元左右的时候就把股票卖了,把钱还给了借给我钱的这些企业家,也没有亏本,甚至还赚了一点。所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你的反应能力直接决定你能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们在总裁办公会上对大家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在任何场合都必须强调教学产品和教学质量。也就是说,任何人在讲话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说市场最重要、营销最重要、开校区最重要,而是必须先强调教学质量,把教学质量永远放在第一位,把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服务放在第一位。在此前提之下,我们再来谈科技的应用,怎么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如何将校区的开设跟教学质量的提高相结合,以及如何以教学质量为本来开展营销。就这样,所有新东方人逐渐地统一了思想,那就是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以教学质量和老师素质为核心。集团也迅速地把重点从对学校的运营管理转到了产品开发和项目中心,以及对产品研发和教学质量的监控上。在这方面,新东方也做了很多投入。通过这样的投入,新东方的教学质量确实得到了稳定的控制,并且在不断提升,这也使得新东方越来越被家长和学生喜欢,不管是地面业务还是在线业务,都呈现出了健康的增长态势。
新东方的教学质量监控实践,说明了一个道理:事情的本质做对了,那么好的结果自然会来。我们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没有抓住最关键的因素。比如我们很多员工想要拿高工资,于是就不断地跳槽,这就是没有抓住关键因素。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且达到别人无法替代的程度,那才是你能够拿高工资的资本。很多人做事情喜欢投机取巧,投机取巧确实有时能带来一些更好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是短暂的,而且往往有欺骗性,会让别人感到不爽。那么,这些对你感到不爽的人,会离你越来越远,越来越不愿意跟你进行资源交换,所以投机取巧给你带来的只能是短暂的收益。这样下去,你会发现做事情越来越难,别人也不再给你投机取巧的机会了。这就是做事情时没抓住本质导致的结果。
如果你是以诚恳的、让人信任的态度来做事情、跟人打交道,那么就会不断地赢得别人的信任,别人也愿意不断地把机会交给你,你成长的机会、收获的机会也就会越来越多。经营一家企业也是这样,最重要的就是抓准核心,把事情做对了。比如开培训机构,那你要抓的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教学质量,抓住了这个核心,再来考虑用什么样的模式才能把这个核心放大。比如教学质量好了以后,你用什么模式把教学质量进行提高以让更多人受益,是通过在线模式、地面模式、教学模式,还是通过发售某种产品的模式,等等。
核心一定是在前的,模式一定是在后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最后再强调一下:只要你把事情做对了,好的结果自然会来。
我们也可以把河流向前的流动解释为一种自我驱动。我们都知道,河流向前流是从高处流往低处产生的自我驱动,而人生向前却是从低处往高处走产生的自我驱动,所以,人生的自我驱动比河流的自我驱动要更加艰难——因为我们要往上走。但是不管怎样,你的这种自我驱动能成为你生命发展的动力。所以我认为,自我成长的驱动是人成长最主要的动力之一。
我是农民的儿子,经过三年高考进入北大,在北大努力学习,最后留在北大当老师,从一名普通老师变成优秀老师,后来又从北大出来做新东方,从零做起,把新东方做成了在美上市公司。这一过程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一种自我驱动,就是一个想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更能干、更有作为的过程。这种自我驱动就是人成长的第一要素。
第二个要素就是要敢于改变。一条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经过不同的环境,从雪山到高原、峡谷,最后到平原,到大海,如果不流动就可能变成一个湖了。而湖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水量也不会变。所以,河水流动的过程就是进入新环境的过程。而我说要改变自己,就是一定要进入某种新的环境,也就是要创造让自己能够得到锻炼和成长的新环境。
总而言之,人生要做好两种打算:一种是长远打算,你活到100岁会是怎样的,这样的岁月你怎么去安排;另一种是每一天的打算,这就意味着即使明天已经不再属于你,你也不会为今天所做的事情而后悔,这就是一种长短结合的对人生的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两个因素最重要: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身体。人生一辈子也就3万多天,如果每天都没有进步、没有收获,那么你的生命肯定就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是浪费。所以,时间比金钱更加重要——时间可以换来金钱,但金钱却没有办法换来时间。
另一个就是身体最重要。我周边有不少朋友,包括我的大学同学,都已经有去世的了,通常就是因为不太注意身体,或者说身体过度透支。我们也常常听说,一些创业者到了三四十岁,突然就得了什么心肌梗死,或者突然就倒地而亡了,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所以,不管你是为别人干活还是为自己干活,都要锻炼身体,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时间是你自己的,身体是你自己的,如何使用时间和生命也是由你来决定的。如果你的时间被别人支配了,你的身体因为各种消耗倒下了,对你来说,这才是最悲伤的事情。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人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