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
眼下,我国秋粮大面积开镰。科技水平提升、发展方式转变成了今年秋收的新亮点。
目前,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四成。在秋粮主产区,1750万台现代化农机高效有序流动,预计今年秋收,水稻、玉米机收率将分别达到94%和79%。
这张绘制整齐的彩图不是城市绿地规划图,而是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的行驶路线图。它由系统根据作业要求发出指令,通过北斗自动导航可以把作业误差控制到2厘米以内。
拥有这些高端装备的是吉林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在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书记向科研人员了解水稻繁育、土壤情况测试分析、栽培和推广种植情况,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吉林的玉米地里,总书记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河南的麦田里,总书记察看小麦长势,要求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累计投入1839亿元,持续推动农机装备水平向高质量发展。如今,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了80%,农业机械日益智能、高端。
在农机装备水平迭代升级的同时,国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近年来,中央投入180亿元,支持建设50个由院士、专家牵头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覆盖全产业链。打造6000多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构建“专家+农技人员+基地+农户”的现代农技推广模式,使得农技到位率达95%以上。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今年,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奖励152个制种基地县提升基地现代化水平。
今天的中国粮食主产区,8亿亩高标准农田沟渠成网,主要粮食品种良种实现全覆盖,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0%,全年粮食产量有望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呈现出一幅高质高效的农业现代化丰收图景。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庆假期,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吸引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前来参观,大家在丰富的展品和沉浸式体验项目中回望历史,感悟精神力量。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现场,一件件珍贵史料和文物带着观众穿梭进百年峥嵘岁月。这位正在家人陪同下认真参观展品的老人叫金葆桐,今年已经86岁了,他是一个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前一直从事机械设计和工程物理方面的科研工作。这个国庆假期,他和全家人一起来到这里重温党史。
展览除了展出大量图片、文物实物,还设置了很多沉浸式体验项目,借助科技手段让观众对党史和国家的发展成就有了最直接的感受。这个全景立体影院就直观地还原了很多长征场景,观众置身其中,就可以跟着红军战士们一起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而在这个“飞越中国”影院,观众们坐上飞行器,不仅可以穿越祖国的山川河流、俯瞰活力四射的城市美景,还能跟随火箭发射,冲上太空,探索月球和火星。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切身感受到国家的重大科技发展成就。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庆假期,神州大地喜庆祥和,人们欢度美好假日,感受着小康梦圆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越发完善的配套设施,让更多人选择在假日驾车出游。新疆省道101公路有着“天山地理画廊”之称,行进在这里,可以看到雅丹、戈壁、高山草甸等丰富的自然风光。
不光是路,天山南北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村落也在国庆期间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这个假期,运动过节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在山东滨州,100多位骑手驰骋在风光旖旎的黄河岸边,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在安徽芜湖,人们走出家门,在公园绿地跑步健身;在河北张家口,越来越的人走进冰雪场,速滑、冰球等项目格外受到大家青睐。
到湖北咸宁观万亩竹海,感受优美生态;到重庆武隆旅游区看喀斯特地貌;到浙江衢州亲手制陶,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到江苏阜宁学习面塑,体验非遗文化;到北京密云入住民宿。一系列主题游、周边游,让人们的假日生活丰富多彩。
这个假期,亲子文化游一派火热,上海自然博物馆每天一早就迎来大批游人,天津滨海科技馆邀请航天科技工作者为孩子们讲解神舟十二号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
这个假期,四川北川的羌族群众跳起传统舞、敲起羊皮鼓;河南太行山区的农户举办“晒秋”活动;辽宁沈阳中街将历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户外巡演。天南地北的人们用多种方式,感受美好生活、礼赞幸福小康。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这个假期,很多人坚守岗位、挥洒汗水,奋斗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一线,守护社会一方平安。
这个假期,位于景德镇的瑶里隧道成功穿越长达150米的最长地层断裂带,这标志着昌景黄高速铁路全线难点工程取得突破。这里有近万名建设者奋战在一线,在洞穿断层破碎带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始终冲在最前面。这条高铁始于江西南昌,终点在安徽黄山,2023年建成后,将结束革命老区瑶里、鄱阳、景德镇等地不通高铁的历史。
这两天,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建设进入最后布展阶段,每天有200多名建设者坚守岗位。今年底,这个新馆建成后,著名的曾侯乙墓、越王勾践剑等重要国宝文物以及受老馆空间限制没有展出的文物,都将乔迁新居。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眼下正是森林秋季防火的关键期。这个假期,奇乾中队的42名消防员始终在森林深处巡逻,他们平均年龄仅有24岁,营区距离最近乡镇也有150公里的山路,这里的冬季长达9个月,最低气温逼近零下50多摄氏度,因此被称作“林海孤岛”。
国庆期间,哈尔滨启动了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崇俭街道有1.5万多人需要采集核酸,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工作人员全部投入到一线。从本轮疫情开始,短短半个月内,哈尔滨已经完成5轮全员核酸检测,这离不开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每天超负荷工作10多个小时。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10月6日),全国公路、铁路、民航迎来集中返程客流。
今天,全国公路客运预计发送旅客4450万人次,环比增长8.4%。从上午开始,多地高速公路返程车流增多,交通量较昨天有所增加。午后,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高速公路返程车流持续增加,部分路段因车流量大行驶缓慢。
北京境内的京沪高速、京港澳高速、京藏高速进京方向,江苏境内京沪高速无锡段、沈海高速南通段、新扬高速淮安段,广东境内沈海高速茂名段、许广高速清远段,四川京昆高速雅安段等路段车多。
铁路方面,今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155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1203列。北京、上海、成都、沈阳、济南、南宁等各铁路局,加开旅客列车、安排动车重联,增加运力。铁路部门统筹疫情防控与运输组织,北京、郑州、西安、昆明等铁路局加强站车测温、通风消毒,并为旅客提供各种暖心服务,助力旅客返程。
今天,全国民航预计运送旅客140万人次,飞行航班13900班。
根据气象卫星监测显示,今天开始,我国北方降雨总体减弱,到明天,这轮强降雨天气过程基本结束。在阴雨和冷空气影响下,华北、黄淮等地未来三天气温持续偏低,江南等地的高温也将逐渐消退。未来三天,西北,华北,黄淮等地气温持续偏低,最高气温普遍将只有15摄氏度左右。专家提醒,正值国庆返程高峰,公众雨天出行需要注意交通安全,同时北方地区要注意防寒保暖。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6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任内第五份、也是本届特区政府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林郑月娥说,在香港国安法和“爱国者治港”的保驾护航下,香港特区已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管治秩序已恢复正常。要长治久安,全港市民应当更全面认识“一国两制”、更忠诚维护国家安全,以国家发展为荣,以中国人身份为傲,努力发挥香港独特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林郑月娥介绍说,此次施政报告聚焦发展,为香港勾画未来。规划重点包括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并开拓更多可供居住和产业发展的土地。林郑月娥表示,让市民安居是房屋政策首要目标。报告还就教育、医疗等多项民生事业进行规划和部署。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10月6日)通报,10月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4例,本土病例2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2例,其中境外输入11例,本土1例。截至10月5日24时,现有确诊病例838例。截至10月5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1542.8万剂次。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最新消息,10月6日0—9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62团报告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2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奋斗者”号正式投入常规科考应用
记者从中科院深海所了解到,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已首次实现常规科考应用。最近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进行的下潜作业期间,“奋斗者”号利用测深侧扫设备进行目标搜寻及地形探测,采集深渊海底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本等。
国庆期间全国消防部门加强消防排查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了解到,10月1日到6日,全国消防部门共接警18576起,火灾形势总体平稳。假日期间,各地消防救援队伍在景区设立临时消防执勤点和消防流动巡逻力量。4.5万多个消防安全联合检查组对景区及周边酒店等场所进行排查。
西藏纳木错首次环湖科考取得多项新发现
西藏纳木错环湖科考队首次对西藏第二大湖泊纳木错环湖地区的古代岩画、石构遗迹、古墓葬及地理环境展开综合考察。日前完成的田野调查发现了大量洞穴彩绘岩画并出土了石器、陶器、铜器等文物,充分展现了各民族在青藏高原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黄河发生2021年第3号洪水
受渭河、黄河北干流来水共同影响,黄河中游干流潼关水文站10月5日23时流量涨至5090立方米每秒,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编号为“黄河2021年第3号洪水”。目前水利部维持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4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届会议期间,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与50多个非洲国家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共同举办“减贫在促进和保护人权中的作用”主题视频边会。
中国代表表示,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和世界人权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主席在今年联大一般性辩论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各国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擘画了蓝图。中方愿同非洲国家共同推动这一倡议,加强发展和减贫合作,让中非合作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中非人民。
非洲组协调员、喀麦隆常驻代表埃斯表示,减贫是非中合作的重要领域,非方赞赏中方在减贫等领域向非洲提供的无私帮助。来自喀麦隆、肯尼亚的学者、媒体记者表示,中国减贫经验对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发展具有极强借鉴意义,中国之所以能成功消除绝对贫困,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具有强大的政治意愿,实现了良治善政。减贫是非中合作重要领域,中国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广大非洲国家早日摆脱贫困,更好促进和保护人民各项人权。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第76届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联大一委)5日举行一般性辩论。中国代表在发言中表示,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安全形势深刻演变,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遭遇挑战,多边军控与裁军体系处于十字路口,国际社会面临何去何从的重要抉择。国际军控与裁军关乎世界和平与稳定,国际社会应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以负责任的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中方代表在发言中对美国升级核武库、推进全球反导系统建设、在亚太和欧洲部署陆基中导、与英国和澳大利亚开展核潜艇合作等行径提出批评。中方代表还敦促日本撤销将核污染水排海的错误决定,以公开透明和负责任的方式妥善解决国际社会关切。
更新于 2021-10-06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