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2 lines (50 loc) · 11.1 KB

沈阳事件.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2 lines (50 loc) · 11.1 KB

沈阳事件是多名北京大学学生于2018年4月在网络实名举报前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前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主任(事发当年1月已卸任)、上海师范大学光启讲席教授(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沈阳多年前性侵女学生,致其自杀死亡的事件。

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体制中,高校教师在性、经济、学术等方面压榨学生的丑闻此起彼伏,而受害学生以自杀终结痛苦的事件亦非个案。在“维稳”的大环境下,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通常压制同情受害学生的舆论,不会秉公处理相关教师,极少维护学生权益。同一时间发生的陶崇园事件中,压制舆论的手段极为明显。

另一方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性文化中强调女性贞洁,性侵性骚扰案件与其它伤害案件相比,更为隐蔽。美国的一个数据显示,每5名美国女大学生中就有一人遭到性侵,受害者报案率只有12%[1]

沈阳其人

沈阳于1955年12月生于上海[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教授、系主任,中国共产党党员。2018年4月,因被指控性侵女学生致其自杀事件而引发关注。

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十六年,从事文秘工作。1986年,转业至上海。同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班[[3]][3]。1987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4]。1993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导师为陆俭明[5]。博士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大学任教,次年,升副教授[[3]][3]。任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2011年,沈阳由北京大学转任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主任。2017年底时,开始在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授课,档案仍保留于南京大学。2018年时,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主任(2018年1月已卸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6]

被控性侵

2018年,多名北京大学学生在网络实名举报沈阳曾在20年前多次性侵北京大学中文系95级女生高岩,并污蔑高岩患有精神病[7],最终高岩于1998年3月在家中开煤气自杀[6]

4月5日下午,沈阳通过短信回覆新京报记者,称“当时北大中文系党委和北京海淀警方均有调查和明确结论,根本不存在上述事实”,“上述‘指责’实均为恶意诽谤”,“为此我将保留控告的权利”。在电话采访中,沈阳表示与高岩没发生过性关系,也没谈过恋爱[2]

4月6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相继对指控做出回应。北京大学的说明称,经查阅相关材料,二十年前,即1998年3月,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对这一事件作出事实认定,给出调查结果,1998年7月,北京大学对沈阳做出了行政处分;南京大学回应称正在进行研判、密切关注事件进展[7]。当年参与处分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费振刚,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是一个老人,对这个事情有我自己的判断。当年,他是个年轻人,但是从师德讲,这个年轻老师是有问题的。”[8]

4月7日,南京大学文学院就此事做出回应。根据说明,沈阳处于等待核查和调查阶段,在此阶段,停止沈阳从事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教学工作;另外,沈阳在调动工作中隐瞒事实,相关议论已经严重影响南京大学文学院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学术声誉,为此南京大学决定,建议沈阳辞去教职[9]。网络消息则称,南京大学本想“维稳”,杜绝负面影响,而文学院院长徐兴无和文学院领导班子以先斩后奏的方式通过建议沈阳辞职的决议[10]。之后,上海师范大学也于同日发表声明,决定即日起终止2017年7月与沈阳签订的校外兼职教师聘任协议[11]

4月8日,北京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委员会召开会议,出示了当年对沈阳予以警告处分的决定,文件称,1997年1月高岩到沈阳住处,要求与他确立恋爱关系,沈阳然后与高岩拥抱、接吻,对高岩说“那你就算是我女朋友吧”,数月后又宣布与高岩终止交往,高岩于次年自杀[12]。同日,南京大学文学院前任院长丁帆接受采访表示:沈阳在自传中提及的关于调入南大的过程有多处美化,是“自我标榜”,并不存在“撤下其他人”优先让沈阳申报长江学者一说,也不存在以申报长江学者“挖角”一事[[3]][3]

4月10日上午,财新网报道《一女生实名指控曾受沈阳性骚扰》,自述是北京林业大学2004级外语国学院研究生的许红云在2006年冬天遭遇沈阳性骚扰。报道发出后不久即被财新网删除[13]

后续事件

4月23日,参与“沈阳性侵案信息公开”事件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14级本科生岳昕在自媒体发表一篇题为《致北京大学师生和北大外国语学院的一封公开信》[14]的署名文章,称其连日来不断受到校方施压,并严重影响到日常的学习生活,进而造成其滞留家中无法返校,其母亲情绪崩溃,家庭关系紧张。她发文要求校方立即停止施压行为并消除此事带来的一切不良影响。但消息一经发出,立刻被自媒体运营方屏蔽[15]。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王艳超在北大未名回应事件[18],但因未正面回应而受到质疑[19]。当晚,北大三角地宣传栏上出现了署名“湖底群魂”的匿名抗议海报[20]。海报很快被校方撤下[21],大陆各大网站对此的讨论也被封杀。

4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如何聆听“年轻的声音”?》,对岳昕事件进行“点评”[22]。文章称“学校和学生不是对立关系”,学校和学生“追求公平公开的目标是统一的”,学生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

注释

相关

外部链接

  • 墙与书,收集沈阳高岩事件相关报道和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