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executable file
·
160 lines (79 loc) · 14.8 KB

_E.Major長篇寫作(終身學習).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executable file
·
160 lines (79 loc) · 14.8 KB

見微知著-從小故事看未來教育的前景與隱憂

機器學習、終身學習與知識的貧富差距

阿德,還記得“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排列組合要怎麼解嗎?老師正在台上複習著...

報告老師!阿德睡著了...

指考前一百天上午的數學課,阿德,是一個看似跟我們差不多的高中生。

夢裡,阿德遇到已經仙逝幾年的爺爺找他下棋,小時候爺爺帶大的他祖孫感情超好~順帶一提,爺爺生前是個棋藝高超的老人家,生前在鎮上大家都稱他為「棋神」。

已經苦讀將近兩年半的阿德,還沒有找到讀書對他的意義,難得看到爺爺劈頭就問:爺,我這麼努力唸書是得到了什麼?

菸~

爺爺吸了一口邊吐邊說:為了人力資本啊( Human Capital ) 不怪你不明白,坐吧!邊下棋邊講給你聽:

人力資本的誕生

我們那個年代哪有在追求什麼人力資本,住我們老家三合院隔壁的張伯伯還是我當年的小學同學,後來因為家裡務農需要人手,唸到三年級就休學去了,而你阿公我當年勉強念完小學,就包袱款款跑去給人做工,那時候有能力唸書的太少...有得讀就偷笑了。

人力資本的概念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概1960年代,才由美國知名經濟學家(Gary Becker) 所提出來的。

凡是具有價值儲存功能的東西,在經濟學上就可以算是資本。

基本上有分為實體資本(physical capital ) 和人力資本( human capital ) : 前者就像機器廠房設備,前一陣子鴻海( Foxxconn ) 投資美國威斯康辛州開了更大的產能,爭取更多客戶,長期可以支持企業成長,就是前者;你唸的這些基礎科目國英數等等的,增強你的腦袋瓜,算是後面這種,懂?

呼~(抽煙換氣ing

具體來說,人力資本還是有分成一般型人力資本(general human capital) 和專業型人力資本(specific human capital) : 前者算是比較難得可貴的,他可以形塑一個人邏輯思考的體系,有自己的中心思想和價值觀,像是哲學、史學、經濟學都算是這類型的。

專業型人力資本,考完試有機會去全聯打工,教育訓練會教你操作收銀系統,熟能生巧,只是這樣的技能如果你又跑到麥當勞去工作,那就得重新再來囉~

阿德:喔!那如果我是老闆,我一定不敢隨便教我的員工一般型人力資本,不然哪天別人挖角就跳槽,栽培都付諸流水了耶...

對!很好,好樣的,這就是人力資本的特色,這也是為什麼之後你上大學甚至留學,政府補貼你學費的程度就比較少了,因為高端人力資本的累積是看自身的需求了,自然也得付出代價(學費)。而且他是一種流動性很低的資產,也幾乎不能被出售或抵押---其實你的學貸也是政府立法介入保障你的求學生涯無虞,好讓你可以放心唸書以後找到好工作再還錢,還可以奉獻社會~

這也是為什麼早期台灣經濟起飛,許多人要出國唸書,父母親多嘛傾家盪產賣房子東湊西湊才能成行,哪有銀行聽到想出國留學,會趕緊雙手奉上六百萬當作學費---寒窗苦讀習得的知識與人生視野的拓展,銀行根本無法回收。

只是人終究不是全然理性,多期待所做的事情能夠有立即性的回報而流於短視,無法做出有遠見的決策。

阿德,你必須明白人力資本是一種投資,做事情總是要作時間的朋友;用腦思考,用心做事,過程中也必須要不斷衡量機會成本,才可能做出最合適的選擇。而且人力資本越早習得越好,懂了就可以用一輩子拉😆長期報酬率是很可觀的呢!科技進步超乎想像的今天,求學的需要絕對比爺爺那個世代多上好多倍的,未來可說是終身學習的世代。

相信你現在可以明白讀書是為了自己而讀了吼~讀書之餘別忘了耍廢休息收集新知,也要快快找到你的熱情所在,這樣就能明白做這些事情對你的意義了:sunglasses:

此刻的阿德可謂是點頭如搗蒜~~

只是教育現場存在很多不效率的地方,常常台上揮汗如雨,台下竊竊私語,某些程度也是導致你不容易找到方向的一個因素,甚至扼殺了許多孩子的潛力。啊~這個有空再講給你聽拉~爺爺在天堂已經預先知道未來的翻轉教育長怎麼樣囉哈哈

將軍! 只顧聽故事的阿德這盤棋不知不覺又輸了,哎,果然薑是老的辣...

驚醒的阿德掘著嘴不情願地被cue上台解題,偷偷回頭一看,學霸阿嘉在玩手指,數學能力平平的阿平在搓手指,完全跟阿公說的一模模~一樣樣~

...看來需要有更突破的辦法才行:confused:

機器學習用在教育你敢信!?

時序進入鳳凰花開的日子,上考場也只剩三十日有餘,刻苦讀書的阿德雖然每次模考成績都相當不錯,只是一想到自己有時抓不到自己還不會的地方就覺得很有壓力,深怕自己沒有深刻搞懂一失足便成千古恨...

又一個懸樑刺股點燈夜戰的日子,對三角函數始終難解的他,寫著寫著不小心睡著了...夢裡,又遇到他思念已久的爺爺,這次不一樣的是,住老家三合院隔壁的張伯伯也來了...

阿德:(坐定)爺 ! 一陣子不見了耶,我現在準備大考,有時候都不太知道我還不會什麼,感覺複習得不踏實...你有沒有什麼妙招啊?

ㄎㄎ (兩位老人家都點了一根煙

只能說你還不夠有福氣囉~未來世代的教育是教育科技(Edtech) 的時代,就跟這一兩年特別紅的金融科技(Fintech) 差不多,只是前者是將教育和科技結合起來。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 和他妻子共同創辦的(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 CZI)已經大舉投資,期盼在十年內普及教育科技的理念。根據研究,2019年光北美和歐洲的教育科技市場就已經上看1200億美金!

不過呢~我要先講一下什麼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ML)

張伯伯:阿德,聽不懂沒關係,說完隨你問嘿...

機器學習的起源

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artifical intelligence, AI)的一個分支。

人工智慧就是:++如何用電腦解決問題++。很早以前1950年代我還活著的時候,那時候人工智慧就已經紅過一次了,大概跟後來鄧麗君的歌差不多紅吧~當時的研究聚焦在邏輯推論的方法,都在想辦法模仿人類的思考模式,往往需要100%的事實配合來做驗證,大都只能用在計算或是數學證明,所以根本施展不開。

張伯伯:電腦程式都是人寫的,結果人類解決不了的問題卻要叫機器來解,這跟教鸚鵡說ABC,之後要他唱田馥甄的<<小幸運>>一樣困難:sweat_smile:

後來開始導入統計學,機率論之類的學理概念,加上硬體功能不斷進步,電腦運算能力變強,雲端儲存開始蓬勃發展之後,我們開始有辦法處理巨量資料(Big Data )了!!

早期 1TB 檔案儲存的成本為是 16 億美金,現在一個 1TB 的硬碟卻不到 100 美金。如何在資料中挖掘出有價值的資訊變成是大家著墨的重點,也因為如此,處理這些巨量資料如果都靠人工一行一行code,實在太辛苦了,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教電腦,讓他具備一個++特定的++技能。

張伯伯:機器學習就是:讓電腦從資料中自動學會一個技能!

這個技能非常多元,像是辨認垃圾郵件或是判斷動物圖片都算。像你看看你信箱裡面的垃圾郵件歸類,背後就是有程式判斷他++可能是++垃圾郵件,隨著電腦讀的資料越多,他的精準度就會越高,提供的資訊就會開始有參考價值,甚至可以做預測。

阿德:(迫不期待)是說,那要怎麼用在教育現場?

教育科技的最核心就是要促進個人化學習(personalised learning)。

像是在印度,孩子結束基礎教育離開校園後往往被打回原形,連基本閱讀都變得困難。Mindspark這個組織,他的模型中至少有45,000個問題,每天要處理超過2,000,000個回答的資料,發現孩子會認為3.27 > 3.6 因為 (27>6),這樣老師就可以及早強調這個概念。

張伯伯:而且機器學習可以針對每一個孩子的作答,辨別出他的知識水平與閱讀水準,適當地提供接下來的訓練,找到他的強項和弱項,彷彿動態循環般的調整,達到因材施教!

改作文的老師也可以先摘錄出評分標準和架構要求,機器學習比對夠多資料後,就可以區分出誰的文采較佳,搞不好未來的聯考閱卷會變成機器閱卷,還可以避免閱卷老師因為勞累、肚子餓或者字跡美醜而給出有偏誤的分數,大大減低複閱的需要,達到真正的公平。

阿德:哇!那不管老師或學生,生產力和效率都提昇超多的耶~

張伯伯:而且如果技術成熟,以後教室裡面,你練你的三角函數,做你隔壁的阿鈞複習他的地理,就可以慢慢擺脫傳統教學現場過多均一性與線性發展的狀況---標準化工廠模式就不會存在了~

成功的前提條件

不過嘛...這些教育科技小樣本的成功,若要讓整體分配一起往右還需要幾個條件。

首先這些教育科技的成果不容易檢視,自然不容易說服別人,有時研究這個學區成效斐然,可是另一個學區卻不顯著。費用也是個問題,應用教育科技的學校,有些一年學費要高達27,000美金(約台幣八十萬),是OECD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會員國平均的兩倍以上,對許多父母親是筆不小的負擔。

再者,未來世代的教育,教育科技與老師要相輔相成而非相互制衡。孩子往往需要老師的啟發和引領才會習得如何批判思考、建立良好的價值觀,甚者,讓天賦自由!

試想若有個孩子喜歡做科學實驗,可是閱讀能力一直落後同儕,機器學習就算能夠引導他如何進步,也沒辦法強迫他去做。孩子不懂事,打著個人化學習的名義,柿子挑軟的吃,挑好吃的吃,那也真令人頭痛,長期發展也未必是好事...

另外機器學習背後的資料攸關孩子的隱私,這些資料非常珍貴,可以說是孩子成長的軌跡和個人特質的顯現,甚至比父母和老師都更了解孩子,那這些資料要屬於誰的?如果孩子升學,轉學,那資料又該怎麼處理呢?

總之,前景可期,但是我們還需要更多規範和架構,這個具有正向外部性的公共財才能給人類社會進步帶來更加豐沛的燃料!

阿德:爺,聽完羨慕嫉妒覺得恨啊~你都還沒跟我說我的case要怎麼辦內:joy:

不能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不然這問題你晚出生二十年,恐怕還是會跑來問我,未來世代不會存在一個完美的機器學習模型能夠幫你解決任何事情的。

他背後既然是用演算法、機率之類的學理,代表他有一定機會是錯的,縱使模型修正到很好,你對他提供的建議(或預測)要給多少權重仍然操之在己,有些事情自己才是最好的老師,每天花十分鐘想想反省做紀錄吧,這樣的過程也是人力資本!(拍肩)

阿德又再次驚醒,凌晨一點半,回想爺爺所言甚是,自己太少回想自己讀了什麼,哪裡還可以更好,決定開始照爺爺的建議整理了一下就趕緊洗洗睡了,明天還要趕清晨六點半的公車呢...

個人優勢累積與終身學習浪潮的隱憂

從考完到放榜,阿德過著白天打工晚上打球的日子,很是充實,偶而會買自己喜歡的書來看,開銷都算自己的,幾乎已經是經濟獨立的小大人了。考前照著爺爺方法去做的他,成績大放異彩,考了全校top5的好成績,大概填什麼上什麼,苦讀的成果總算沒有白費。但他心裡明白要找到內心的第一志願還需要花一點時間才能下決定...

他決定上網看看著名的線上課程平台Coursera有沒有什麼有趣的課程可以幫助他找到答案,驚訝不已,入寶山可不能空手而回,趕緊選修了幾門有趣的課程,期盼能有很大的收穫。

輾轉又發現平台上面80%的學習者擁有大學學歷,有知識的人早已知道要去哪裡學習以及怎麼學習,心頭一沉,沒入思緒的旋渦之中...

回想自己的求學生涯,家境普通,自己一時也走偏了...十二歲抽菸,十四歲吸毒的他,每天在外跟人稱兄道弟,進了看守所才發現義氣都是屁。最後只有爸爸拿了跟會錢的十幾萬把他保出來,看著爸爸為自己東奔西走慌張的不得了,弄到連髮鬢都白了...

感嘆年少輕狂,決定痛改前非,花了一年勒戒還默默地轉學到外縣市不想讓家裡再受到過去事情的紛擾,每個月拿著爸爸跑車省吃儉用寄給他的五千塊,加上自己半工半讀慢慢還學貸,三年過去了...幾乎用生命在搏鬥的他,總算是跳脫命運定調的軌道,相信明天會比今天更好。

阿德在想,教育與學習本能促進社會階級的流動,更賦予個人選擇自由的機會,現今科技發展的速度超乎想像,傳統攻讀碩博士學位或是在職訓練,成本偏高也有其侷限性,更無法讓我們短時間內累積足夠的人力資本以因應30~40年的職涯發展,其實更需要有終身學習的思維和行動。

沒有能力、意識、資源的人,又該如何馳騁在未來這波終身學習的浪潮上?

在這樣教育資源豐富的環境下,翻轉教育變得容易,直覺上一台電腦一條網路線就能辦到,但是我們是否幫助到最多人以及幫助到最需要幫助的人? 若未來教育科技都要上萬美金,又有多少家庭能夠負擔得了?

當然,這社會上永遠存在著不均,只是有分成好的不均(good inequality) 和壞的不均(bad inequality) 。就個體而言,能夠解決複雜問題,能人所不能者,本來就值得較高的報酬,因為他累積的人力資本比較多,創造的價值比別人高。

但若整體社會的知識貧富差距過大,那麼階級會複製,貧窮不易被改變,衍生出來的就會是龐大的社會問題了!

想著想著...感覺選科系的壓力好像也就沒那麼大了耶🤔

唸什麼當然重要,但也不是不可逆。

他決定要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去選擇他最有興趣的科系。人生的道路總是往前走的,重要的是思維和行動,唯有跳脫自己父母、環境、血緣、出身、性格特質的人,才是真正活出己身生命的人~~

當然更不忘要感恩珍惜,懂得回饋,並且永遠對自己的人生有高遠的期待和豐富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