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初试第一 备份
收到拟录取的消息已经有一周多了,可是经验贴迟迟未发,一方面是因为一直没有酝酿出想要的感觉,另一方面,确实也是因为还有很多后续的事情没有处理完。今天,我终于下定决心,与各位一起分享一些东西,希望能够给还在这条研路上砥砺前行的各位一些帮助。
先说一下我的基本情况吧,今年我参加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考研,初试成绩为414分,其中政治78,英语一77,数学一138,912专业课121,总分排名第一,最终得以拟录取计算机系本部。但是,这是我的第三次考研,三次进学硕复试,两次被刷,这次可以说靠着初试第一的光环,才最终幸运的躲过被刷的命运。
关于考研初试各个科目的经验,我觉得应该所有经验贴都大同小异吧。在我看来,每一个成熟的考研机构的核心资料都可以帮助我们在考研初试中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这里不再赘叙,我更想与大家分享的,其实是我们究竟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提高我们的备考效率、考试分数,说完这些,我还希望和大家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经历。
关于备考: 如上所述,任何一科都有自己对应的核心资料吧,我用的一套资料如下:
政治:刷了徐涛的强化班和刷题班,根据要求背了相应部分的《核心考案》,最后阶段做了肖四肖八的选择题和肖四的大题。
英语:英语刷了真题,以及张剑的黄皮书,用扇贝单词过了几遍单词。
数学:数学刷了李永乐复习全书和张宇1000题和十年真题,后期刷了张八、张四和李林六套卷。
912:看了邓俊辉老师的《数据结构》和习题集,《软硬件接口》中对应王道408各章节的部分,陈渝、向勇老师的操作系统视频课,王道的《计算机网络》,刷了一些清华操作系统的真题(其实感觉这一部分没什么用)。
资料大同小异,以上不是我今年刷的题,而是我三年刷题的总和,我相信很多人应该刷了比我多得多题目和资料,但是我想和各位分享的,是到底如何利用资料,如何提升自我。
多年来,我发现了这么一个真相,大多数时候,我们在做一种无效的刷题,何为无效呢?就是说,我们倾向于去刷自己喜欢刷的题,自己已经掌握的题,而不太愿意去做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的部分,个人觉得,这种方法对个人的提升很有限。个人实力的提升并不在于重复劳动,而在于填补漏洞,漏洞越来越少,我们做题自然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是填补漏洞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发现自己的漏洞,如何发现?错题集一定是我们发现漏洞的第一步,可是这还远远不够。
错题集只能够记录下我们不会做那些题目,可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其本质是我们没有思考到其中的某一步或者某几步,如果思考不到的是第一步,那么我们往往会感觉题目完全无从下手,针对这个问题,我建议这么刷题:
对于不会做的题目,我们可以尝试正反两个方向推导,并不停的尝试着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我解决了哪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这就是我们解题的逻辑链,我们尽可能的构筑从条件到问题的逻辑链,尽可能的让这个链条的缺失点更少,此时此刻,实在无法得出答案,我们再参考答案,理清答案的逻辑链,与我们的逻辑链进行对照,这样,你就能够很清晰的看到,自己究竟是在逻辑的哪一环上出现了问题,深究这一环没有正确跳转的本质是哪个变形没有想到,抑或是哪个知识点存在漏洞。找到了最核心的问题,我们便记录它,补足它,同时把题目记入错题集。这样一个逻辑串联的过程,既可以发现我们自己的问题,而且可以锻炼我们解题的思维,其中好处,大家可以尝试以后得到体验。
我是一个容易失误的人,即使在今年发挥比较好的情况下,数学依然有十分左右的失误,只是这种失误率对于我自己来说已经比较低了,换句话说,我用自己的方式比较有效的降低了自己的失误率。要降低失误率,除了调整考试状态等方法外,还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得以实现。当然了,如果你是一个十分严谨的人,下面的方法可以直接跳过。
个人感觉,失误,归根结底,是大脑的一种短暂思维误区造成的,我们可能因为紧张、疲惫等原因,精神在某个时刻不够集中,就导致了失误的发生,但是失误是有其惯性的,如果你统计过自己的失误,你就会发现,你的失误的类型,往往都极其的相似。例如,本人最常见的一种失误,就是遇到半圆问题时,无论是算周长还是算面积,总会忘记乘以1/2,有的人可能会习惯性的在通分的时候抄丢字母,至于为何失误具有差异性,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针对每个人自己的频繁失误类型,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种良性的反向惯性来对冲它,确实可以取得比较不错的效果。例如前面说的半圆1/2问题,我在自己的笔记本第一页写上了这么一句话:“本人极易犯的错误,半圆忘了乘以1/2”,从此以后,打开笔记本,我便会看到这么一句话,长此以往,我再也不会忘记这个1/2,因为1/2与半圆关联,已经成为了我大脑中新的思维惯性。至于如何建立良性的思维惯性,大家见仁见智,我只希望,各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避免考场失误丢分。
对于数学的学习,我个人认为还有两个自认为比较重要的观点:
其一,考研数学最重要的能力除了计算能力(这种能力当然需要大量练习,毫无技巧可言),就是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了,这种能力取决于我们对于数学概念、公式等的熟悉程度,以及我们对书上知识点可拓展性的认识。这一点基于这么一个事实,考研数学的考察确实是比较浅层次的,与某一个特定问题关联的数学公式,数学原理往往是很少的几个甚至是唯一的,所以对于某一个题干信息,我们最需要明白的就是它能够转化为哪些数学算式,这样就可以找到突破口。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两道题,第一个题就是2020年数学一的第四题,如果你能够快速的把可微这个题干信息转化为可微的数学表示再与选项对比,问题解决只在一刻间。第二个题是2018年一道与周期性有关的证明题,这道题可以说是考研数学一最复杂的数学题了,然而当年在考场上我也实现了对这道题的秒解,其核心原因便在于我始终遵循着这么一个听起来像是废话的原则:所有的考研真题都在考研知识范围内可解。考研知识范围内,关于周期性的数学转化始终只有一种形式:f(x+T)=f(x),无论后续多么复杂,这个式子是我们的必然目标,所以,无论用什么方法来做,我们需要证明的都是这个式子,对它进行积分形式的转换来求解是我们的唯一出路,认清了这一点,我们才有了做出这道题的基础。所以总结来说,我们需要通过训练做到题干、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快速转换。
其二,2020年的命题趋势告诉我们,要去深挖知识点背后蕴藏的东西,而不是只会照搬资料上的解题方法。毕竟,预测题无法覆盖全部考题,而知识点可以。我们不能只知道知识点本身,而对知识点背后的使用条件,它真实的含义模棱两可。例如,看到我的帖子,我提出这么几个问题,看各位的理解如何:第一个问题,洛必达法则,拉格朗日的拉格朗日余项、诺佩亚余项的使用条件分别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形如g(y’’,y’,y)=0的微分方程,是否总满足若y1,y2均是方程的解,则C1y1+C2y2也是解?什么情况下满足?第三个问题,对于形如y’+p(x)y=q(x)的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公式中的定积分形式在真实使用的时候应该怎样转化为变上限积分的形式?如果大家思考清楚了第三个问题,便可以去尝试挑战一下上文所说的18年那道数学一原题了。当然这样的细节遍布在每门课的各个地方,大家需要去挖掘它,掌控它。在我看来,对知识点的掌控还有一个更高层面的要求,就是对每个点,我们既要能够从具体的数学公式层面去理解它,也要从形象思维的层面去感受它,从形象思维的层面去感受二元可微可导,去感受二元函数的极限与一元函数的震荡,想清楚了,你会获得相当大的成就感与益处,今年让大家普遍最难受的几个选择题和中值定理证明题,我便是用形象思维来达成了秒解,从而最终在100分钟内完卷(PS,不过丢符号的失误也是真的蠢,检查了数遍也没发现,这一点大家还是要仔细点,不要跟我学哈哈)。
关于提高考试能力: 实际上,我是一个十分不擅长考试的人(大家别打我头,让我细细道来),我的考场心态本身就是个大问题,今年在考场上6^3的运算我计算了5遍也没敢确定是216,直到考完以后问了一下别人答案也是-1/216我才真正对那道题放心。说这么多,其实是为了告诉各位和我一样在考场上容易发挥失常的人究竟该如何尽量减少这种“考场压制”对我们的影响,我自己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负重训练是一种用在平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相信有很多人会和我有一样的困扰,一上考场,大脑就一片空白,无比懵逼,会做的题目就不会做了,计算失误一大堆。起初,我试图通过调整考试状态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事实证明,对考试这个事情,我们往往是关心则乱,正是因为重视,我们才会过度紧张,才会发挥失常,但是让我们不要太重视这又是不可能的,难道这就是一个死循环吗?所以今年,我采取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负重训练法。
何为负重训练法呢?我相信大家一定和以前的我一样,经常学习知识到疲惫,而在精力充沛、状态良好的时候做一套数学,刷一套英语,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然后自信心爆棚,却在真实考试中屡屡发挥失常。究其根本,有两条,第一条,我们的模拟题已经在过去的练习中学习过类似的东西,自然做的好,这一点我不做探究,因为毫无意义。而第二条,就是我们根本难以在真实考试中也保持着跟做模拟题时一样的状态,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这样一种方法,把学习知识点、积累方法的过程放在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而每当一段时间刷下来,头脑昏昏沉沉,状态不在的时候,再进行刷题模拟,这样一种方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我们对知识点的模糊掌控,只有在状态比较差的时候才会充分暴露出来,正如前文所说,修补漏洞是我们提升自己的根本方法,而负重训练可以暴露出那些我们在状态良好情况下无法暴露出来的漏洞;第二,平时在状态不好的情况下进行模拟训练,既可以避免膨胀,又可以让我们在考场状态不好的时候依然可以不至于发挥失常。当然了,这种训练方法会在初期让我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但是请相信我,坚持下去,很多漏洞都会得到修补,很多知识和方法都会转化为我们的内功,使得我们即使考场懵逼,也能有强大的考场本能。
2、保持状态是上考场之前必须做的重要工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问题,临近考试,感觉也没啥可以做的了,就好好放松自己,不再管学习的事情。然而上了考场,发现自己手生了,反应也变慢了,最终没有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绩。通过我的多次实验,这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做好保持状态的工作。
以前我也是这样,今年我做了新的尝试。在第二天就要考英语的前一天晚上,我做了四篇阅读,在考完英语之后的晚上,我也刷了半套试卷,考数学那天,我也早早起床,刷了一份试卷的选择和填空,这么做了以后,我在考场上感觉自己毫无生涩感,不需要所谓的预热状态。这一点大家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感受一下自身的特点,每次学习,在自身学习进入哪个时间阶段的时候状态最佳,那么,就在考试的那天,让自己的考试刚好处在那个时间区间吧!这样,你一定可以在考场上,发挥出自身更多的实力。
结语 上面就是我关于考研初试的一些经验和理解,如果有不适合各位的地方,也希望大家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帖子篇幅不短了,后面,我会在这个公众号里面继续更新关于考研面试的一些理解,然后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些年的曲折历程,希望能够和大家有所共鸣。建立这个公众号也是为了以后能够和各位同道能够有更多关于cs方向的交流。谢谢大家的阅读,希望大家都能顺利走过这一段虽然艰苦但是意义非凡的征程!
cser乐园